自考必过!2024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5044/03709)附真题复习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与时俱进是( )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C.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D.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3.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持续性和顺序性 B.绝对性和无限性
C.广延性和伸张性 D.客观性和普遍性
4.实践作为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强调的是实践具有( )
A. 直接现实性 B. 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客观物质性
5.下列范畴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两种趋势的是( )
A.原因和结果 B.可能性和现实性
C.内容和形式 D.必然性和偶然性 6.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本质区别,社会规律是( )
A.可以任意改变的 B.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C.不能正确认识的 D. 盲目自发地起作用的 7.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结底是为了( )
A.延伸认识器官 B.锻炼思维能力
C. 发展兴趣爱好 D.改造客观世界
8.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是( )
A.对事物的部分现象和必然联系的反映 B.对事物的部分本质和偶然联系的反映
C.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的全体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
添加微信 18018113030
A. 真理就是客观事物本身 B. 真理就是客观规律本身
C. 真理是客观的,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 D. 真理是主观的,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
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
A.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B.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D.划分宿命论和唯意志论的标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交往的影响实现
C.对人口生长的影响实现 D.对精神交往的影响实现
12.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
A. 经济基础的根本改变 B.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C.上层建筑的根本改变 D. 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 13.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强调物质动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 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4.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一定条件,其中决定性的条件是( )
A. 自然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共同所有者
15.使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的是( )
A.产业革命 B. 资产阶级革命
C.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D.资本主义国家宪法诞生
16.与一般商品的价值决定不同,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 )
A.法律和传统因素 B.社会和人口因素
C.历史和道德因素 D.国家和民族因素
17.从政治经济学原理来看,私人资本用于机器、厂房、设备的投资属于( )
A.可变资本和流动资本 B.可变资本和固定资本
C. 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 D.不变资本和流动资本
18.资本主义国家中掌握立法权的机关是( )
A.国会或议院 B.最高法院
C.政府或内阁 D. 各级法院
18018113030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 ( )
A.最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 B.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
C.最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D.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2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生产贸易和信息的全球化 B. 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
C.生产资本和信息的全球化 D.贸易资本和信息的全球化 21.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 产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 金融资本
2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 )
A. 是为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的措施 B.能够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
C.会使其经济发展保持长期繁荣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乌托邦》的作者是( )
A. 圣西门 B. 莫尔
C. 康帕内拉 D. 欧文
2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严格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团结统一的政党,其组织原则是 ( )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民主协商制 25.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同特征的是( )
A. 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都要消灭剥削制度 D.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7.简述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原因。如何认识其历史作用。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除了量的剧增外,还有哪些特点? 29.简述认识主体的含义,性质特点和结构
30.什么是商品二因素?简述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三 、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 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这一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 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何重要意义?
32.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33.试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解析版)
(课程代码03709)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1.A【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B【解析】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物质与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第二个是思维 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第一个问题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个问题区分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
3.C【解析】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 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4.C【解析】实践的本质是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具有以 下三个基本特点:(1)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 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5.D【解析】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①必然性:事物联系和 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②偶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 的趋势。
6.B【解析】自然过程是无意识的,盲目的,不自觉的。自然规律是通过自然界各种盲目的 力量相互作用形成和实现的。它是自发起作用的,不需要人的参与。社会发展是有人 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 的自觉的活动。所以,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7.D【解析】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8.C【解析】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
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 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 识。
9.C【解析】真理是客观的,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在真理问题上 坚持了唯物论;承认頁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
一 。
10.A【解析】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
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11.A【解析】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 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12.B【 解析】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 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 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13.D【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心主义认为 个别英雄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4.B【解析】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一 般条件和基础);(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件)。
15.A【解析】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完 全确立。
16.C【解析】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这 就是说,雇佣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 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
17.C【解析】固定资本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 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 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非人);可变资 本(v):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实现了价值增殖(人)。
18.A【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又称“分权制”,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 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议会(国会或议院)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 政权和法院掌握司法权。
19.A【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 生产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
20.B【解析】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主要内容包括:(1)生产的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3)资本的全球化。
21.D【解析】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 参与,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
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22.A【解析】国家调控的总任务: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它无法消除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所以无法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只能暂时缓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 占有的矛盾,延缓经济危机的到来。
23.B【解析】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的康帕内 拉的《太阳城》。
24.C【解析】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25.D【 解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要 消灭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按劳分配,还未达到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共产 主义实行的是按需分配制度。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 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马克思 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八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 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7.简述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原因。如何认识其历史作用。
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也即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 并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存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等劳动差别,劳动还仅仅是谋生手段。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当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种分配方式尽管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在社 会主义阶段是无法避免的。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除了量的剧增外,还有哪些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资本流向的 变化,从原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当代的多方向输出,特别 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的输出也 在增长,并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与过去时代不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 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所谓“援助”的方式进行。
29.简述认识主体的含义,性质特点和结构
(1)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 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性质和特点:
①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②具有社会性;
③具有历史性;
④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3)结构:个体、群体、人类整体。
30.什么是商品二因素?简述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使用价 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生产商品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 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关系: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 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 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 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这一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 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何重要意义?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①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2)现实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把握否定之否 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①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要 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斗争中开辟 前进的道路。
32.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共同 性,即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体系和上层建筑。
(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 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3)表现:
①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②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典型意义不同。
③人类社会在由较低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④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 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33.试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 单位)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在一年之内,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 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年剩 余价值率也越低。年剩余价值率为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 总量的比率。由于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因此产业 资本家从剥削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出发,总是在生产经营中竭力加速其资本的周 转速度。
上一篇:自考经验|七条自考备考经验分享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自考必过!2024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5044/03709)附真题复习2025-03-24
- 自考经验|七条自考备考经验分享2025-03-19
- 变动!4月自考准考证打印已更新!2025-03-19
- 自考备考经验来咯(参考)2025-03-17
- 自考每次报几门比较合理?2024-12-03
- 河南自考毕业申请流程!附申请材料!2024-11-28